2018年07月09日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港北区统计局关于住宿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来源:港北区统计局 作者:李秋庆 发布日期:2018-06-11 10:11 阅读:193


 

2017年,港北区区消费品市场延续了去年同期的势头,市场商品销售保持两位数平稳增长。其中,住宿业营业额为1.51亿元,同比增长21.9%。

一、住宿业发展现状

 (一)从限额以上企业占比看

2017年底,港北区住宿业法人单位59家,大个体137家,共计196家,而纳入限额以上统计的只有19家,比重为9.7%。限额以下企业占全部住宿业的比重较高,而限额以上的企业占比较小。

纳入限额以上住宿业统计的19家中,限上企业只有7家,占比为36.8%。其中,限上企业营业额占全部纳入限额以上统计的住宿业营业额的0.46%,限下企业营业额占全部纳入限额以上统计的住宿业营业额的0.54%。

(二)从行业类别看

2017年,限上住宿业企业共有7家,完成营业额1.51亿元,其中,旅游饭店(星级宾馆)1家,完成营业额0.19 亿元,占限额以上住宿业总量的28.2%;一般旅馆6家,完成营业额0.50亿元,占限额以上住宿业总量的71.8%。住宿业中旅游饭店、一般旅馆分别占住宿业单位总数的14.3%、85.7%。

二、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限上住宿业企业大部分经营规模小,整体实力偏低。2017年,港北区限上餐饮业7家,只有文华、国大的月营业额达到百万以上,其他的餐饮企业规模都较小,其中三家企业存在全年不达标要退库的可能。限上住宿业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文华酒店的入库,文华酒店占港北区限上住宿业营业额的50%以上,2016年为试业期,基数不大,2017年的增长明显。总的来讲,限上住宿业企业整体实力偏低。

(二)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少,代表性不全。2017年,港北区住宿业法人单位59家,大个体137家,共计196家,而纳入限额以上统计的只有19家,比重为9.7%。限额以下企业占全部住宿业的比重较高,而限额以上的企业占比较小,纳入限额以上住宿业统计的19家中,限上企业只有7家,占比为36.8%。居民消费的选择一般遵循就近消费原则,所以,港北区的消费额主要集中体现在限额以下的小型企业和个体户上。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创新能力较弱。港北区住宿业企业总体规模较小,大部分为传统经管,市场雷同化程度较高,企业的品牌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抵御风险能力小,靠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往往经营周期较短,无法进一步地扩张发展。

(二)基层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企业入库工作开展困难。一是部分基层领导对“四上”企业影响区域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先进库、后有数,要入库、走程序”的原则理解不到位,未能责成有关部门及时组织申报达到“四上”标准的企业,存在“漏统”现象。二是行业主管部门配合不到位,对辖区内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宣传力度不够,部门职能作用未能完全发挥。

四、工作建议

(一)关注和扶持重点企业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在行业规划、政策制定等方面多关注和扶持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对于一些对本地住宿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单位,提供相应的优惠措施进行鼓励,加强住宿业的骨干企业调研,关注企业经营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引导并帮助解决。

(二)提高相关部门思想认识,加快企业发展培育。“四上”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举足轻重,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能否真实反映出来,取决于能否把符合条件的“四上”企业及时纳入统计。只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才能使“四上”企业申报工作顺利推进。要将企业的发展培育作为“四上”企业申报工作的必要环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抓住经济增长的“牛鼻子”,促进“四上”企业扩总量、提规模、调结构、提效益。一是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特别是要“真招商”、“招真商”,把抓项目工作和招商引资的成效体现在“四上”企业申报数量上,着力解决好“新增”的问题。二是努力扩大现有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科技竞争力,着力解决好现有企业“达标”的问题。三是加大对辖区内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调查、宣传力度,尤其是政府奖励扶持政策的宣传,鼓励“四上”企业单位统计入库的积极性。

(三)挖掘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市场繁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追求高品质、个性、健康、便捷的新型消费需求将逐渐占据消费市场主要地位,养老保健、 健康医疗、户外旅游、智能家电、通信产品、文体娱乐将取代过去传统消费品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面对消费市场的新机会,政府相关部门要抓住机会,培育市场消费热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在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制定促进相关消费政策时,要根据不同的消费品或服务在居民消费中的重要程度,制定不同的销售方案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