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09日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大数据背景下统计数据形态与政府统计工作方法研究
来源:港北区统计局 作者:梁毅力 发布日期:2018-06-11 10:05 阅读:135


 

一、“大数据”的意义

“有人把数据比喻为蕴藏能量的煤矿。煤炭按照性质有焦煤、无烟煤、肥煤、贫煤等分类,而露天煤矿、深山煤矿的挖掘成本又不一样。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在“大”,而在于“有用”。价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数量更为重要。对于很多行业而言,如何利用这些大规模数据是成为赢得竞争的关键。”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全面深化改革阔步向前,对于政府部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任务、新要求接踵而至,更需要我们优化治理模式,让“大数据”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团”,当好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军师”。只有走在“大数据”降临时代的前列,在经济发展、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治理上才能抓住发展机遇,紧跟时代潮流。让“大数据”在现代化的治理中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要抓住决策的源头,在政策研究阶段,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彻底改变“一贯做法”“闭门造车”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政策研究方法,“用数据”“用事实”来实事求是、推陈出新。政策研究制定时,既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看实情、听真话、取真经;还要提高对大数据的运用能力,扩大样本数量,规避调研的片面性,把广泛采集数据、综合处理数据、系统分析数据、准确运用数据作为基本的调研方法,在海量的信息数据中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炼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贴合发展实际、满足群众需要的政策决策。

“大数据”是一场治理革命,提高行政效能,克服政府治理顽疾,都离不开大数据的充分运用。拥抱“大数据”,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潮流使然。

二、政府统计工作概述

要对政府统计工作这一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理解, 最关键的是要先准确把握其内涵,然后根据其概念分析它具有的特征, 以便准确找到其功能和任务,确定核心概念的外延。 并且,在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从管理角度出发的方法论,对政府统计工作进行要素构成拆解分析,为找到两个核心概念的结合点打下理论基础。

(一)政府统计工作的概念

“政府统计是指国家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二)政府统计工作的特征

一是政府统计工作是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目的是为了搜集国家发展的国情和国力,以保证国家实施各方面管理的需要;

二是政府统计机构被赋予的调查权利是其本身职能所决定的特殊职权;

三是某些大型的统计调查只有政府才能保证其所需的大量人力和财力;

四是将搜集到的各种统计信息用于服务社会是政府统计机构的宗旨。

(三)政府统计工作的功能及任务

1.政府统计的信息功能

信息功能是政府统计最基础的功能,另外的两个功能都是基于信息功能衍生出来的,信息功能的质量也能够直接影响其他两个功能。信息功能指的是统计部门依照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运用相适应的统计调查方法,对社会各方面经济信息进行以大量数据描述为基本特征的描述,这些数据采用系统的采集、处理、 传递和存储的方式运行处理。

2.政府统计的咨询功能

咨询功能是信息功能的发展和使用的深一层次的应用。本统计功能是统计部门以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各种咨询建议和对策为目的的,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多渠道获得的丰富统计数据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专题的研究。

3.政府统计的监督功能。

监督功能是政府统计工作中的最高层次的应用,是政府统计工作体现其价值的最高体现和升华,是建立在以上两个统计功能实现的基础之上的。统计部门通过对信息功能的实

现,及时、准确的反映国家在经济、社会和科学宏观层面上的运行状态,再通过实现统计的咨询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最后,通过监督功能的实现,使得能够对政府决策的

运行进行全面、系统的定量监督和预警,来促进社会的经济能够更加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四)政府统计工作组成要素

1.统计观念

观念是人们对事情的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在统计活动过程中,统计主体和对象都会产生一中观念。 统计主体即为各级统计机构,由于我国的统计数据报送是自

下而上进行的,而且层级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统计机构官僚化的统计观念; 另外,统计数据是政府宏观决策的直接依据,然后形成各类政策法规作用于社会各阶层的活动中,但统计的对象并未能直接感受到统计活动对其有什么意义,所以存在较强的不配合抵触观念。

2.统计法制

统计法制范畴不仅包括统计的各级各类法律法规,同时也包含了统计法律法规的立法修改,现在我国实行的统计法是 2009 年 6 月通过实行的,距今已有将近 7 年了, 在统计外部环境及统计方式转变极快的情况下,统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立法修改工作显得十分滞后,从源头上阻滞了统计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3.统计体制

统计体制范畴包含统计机构的构成和相应的运行制度。 目前统计机构的层级比较多,从社区一级开始,直接与数据报送的单位沟通, 在此之上又有街道办事处、区( 县)、 市、

省级统计机构逐级控制数据质量,同时各个层级统计机构又与平行的政府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往来沟通,这些平行政府部门同样也是统计机构的一个环节,这样就构成了以统计机构

内部各层级为纵线以各级提供数据的平行政府部门为旁支的鱼骨型统计机构框架,加上统计机构内部的运行制度和各级平行政府部门内的数据提供章程共同形成了如今的统计体制。

4.统计机制

根据统计体制的组成可以看出,统计机制范畴由统计机构内部自下而上的纵向运行方式和各级统计机构和与其平行的数据提供政府部门之间的横向运行方式所构成。统计运行机制的核心即为统计数据,统计数据主导了统计机制的运行方向和协调沟通内容。

 

5.统计保障

统计保障范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统计硬件保障。统计硬件的保障工作主要是为统计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 基础建设、统计工具等等;二是统计软件保障。统计软件方面的保障工作主要指统计人才的培训、 统计数据价值的开发、统计宣传等方面工作。

6.统计数据应用

统计数据作为统计活动的核心,统计数据的应用范畴主要包含统计数据的质量提升、统计数据的发布和统计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开发等方面。

三、“大数据” 与政府统计工作的结合点

要想找到“大数据”与政府统计工作的结合点, 就需要先从“ 大数据” 给政府统计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入手, 通过两者冲突的地方,找到突破和发展的方向,将结合点的的范围锁定、 圈定下来,为后续研究找到重点方向和关键领域打下基础。

(一)“大数据”给政府统计所带来的挑战

1.传统统计观念受到冲击,统计权威受到挑战

统计机构一端受统计体制和机构构成特点的影响,习惯了自下而上的逐渐报送数据的数据搜集模式, 加之统计机构层级有比较多,导致统计观念官僚化比较严重, 并且统计工作由政府主导收集、整理和发布,其数据的权威性较高。在“大数据” 背景下, 数据的搜集并不是逐级报送的, 而是在数据发生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基础数据,直接越过了期间的诸多层级,可以直达顶层统计机构端,而且并不是政府统计机构可以独享的数据资源, 各类统计组织和单位甚至个人都有权利在庞大的数据中提取出所需的数据,这就对传统的统计观念造成了较强的冲击,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同时也受到的挑战;另一方面,统计对象们对统计工作的理解也有所改变,同样也会对传统的统计方式和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2.统计法律的适用性受到制约,统计法规的约束力受限

我国现行的统计法是于 2009 年 6 月颁布执行的,在统计法发布执行的一年前,“ 大数据” 的概念刚刚被提出,在法律颁布至今的 7 个年头中,“大数据” 对社会的诸多活动都产生了颠覆思维的影响,统计工作也不例外, 统计法时至今日在统计工作的某些方面的适用性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并不能对新兴的许多统计调查对象和活动做出合理的约束,这也导致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相关统计法规缺乏一定的执行力,对统计调查对象的约束了收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这也导致统计工作开展的难度增加,统计调查对象并不齐全,统计上报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 统计行政执法得不到贯彻的一系列连锁问题的出现。

 

3.统计机构设置略显臃肿,统计机构职能日趋弱化

从社区一级开始到街道办事处、区( 县)、 市、省、 国家级统计机构共 5 级,同时各个层级统计机构又与平行的政府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往来沟通,这些平行政府部门同样也是统计机构的一个环节,这样就构成了以统计机构内部各层级为纵线以各级提供数据的平行政府部门为旁支的鱼骨型统计机构框架,在数据可以直接从发生端到统计各个层级的更加扁平化的数据运行背景下,这样的统计机构设置就显得层级过多了。同时由于数据的发生、传输、上报、核实等工作在“大数据” 背景下可以在数据发生的同时就能一并完成,也导致各级统计机构的职能日趋的弱化。

4.统计工作方法制度和流程受到颠覆性冲击

目前我国的统计工作流程为统计调查单位联网直报,统计机构逐级验收核实并查询以保障数据质量的单向运行方式,在“大数据” 背景下,数据可以直接越过中间的诸多层级直达顶层,同级或下级统计部门乃至各类统计组织都可以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并不一定从相应的政府部门获得, 颠覆了传统的统计数据运行流向, 另外,目前所统计的指标种类并不是十分丰富,有些领域并没有涉及,而在 “ 大数据” 的背景下更丰富的数据来源渠道和更广泛的统计指标类型,这也对目前的统计工作制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5.统计工作的软硬件保障显得相对滞后

目前各级政府对统计工作的保障做的十分到位,不论在基础建设和资金发放等硬件保障方面,还是在统计人才培养、统计系统保障和统计宣传等软件保障方面都不遗余力,但在“ 大数据” 背景下,要应对庞大的数据收集、 筛选、整理和分析的相关工作, 统计基础建设以及相应的“大数据” 统计人才培养又显得并不准备不足,新的形势给统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6.对统计数据的应用提出更高要求

在“ 大数据” 背景下,数据产生的同时即形成了基础数据,与以往不同的是并不需要进行逐级的核实验收后再上报等必要过程,而是需要对有用的数据进行筛选和汇总即可,数据生成的时间大幅缩短,相应的数据的发布速度、数据价值的挖掘深度和数据应用范围的广度也会有更高的要求,作为统计工作核心的数据这一系列变化也将会对统计工作在数据应用方面带来重要的影响, 同时, 也会给统计工作本身带来更高的要求。

(二)“大数据”给政府统计所带来的机遇

1.“大数据”是改变传统统计观念的难得机遇

“大数据” 给政府统计工作所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首先就是统计观念方面。统计工作要发展,就必须克服困难,跟上时代发展的部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大数据”概念的提出给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一个重新自我定位和思考工作方式的机会,这对于政府统计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是一次难得的契机,从统计工作的思维方式上重新定位自我,重新树

立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统计理念,更好的理顺和指导统计工作的开展。

2.“大数据”是促进政府统计立法变革的契机

新的经济形势发展催促新的统计体系形成,新的统计方式的出现也催促新的统计规则的出台。在“大数据” 概念的冲击下,现行的统计法规的适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也是敦促新的政府统计立法的一种外部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 统计法律和法规要想顺应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是否应该形成立法的机制,这也是“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一次变革的契机,只有理顺了统计工作规则,才能理顺统计工作开展。

3.“大数据”是加快政府统计体制改革的催化剂

“ 大数据” 使得政府统计工作向扁平化方向发展,弱化了某些层级统计机构的职能,随着政府统计改革工作的越发深入,这其中的统计机构及其职能就越显得无足轻重,正是因为“大数据”概念的提出,政府统计体制的改革工作进程才大大加快, 以便顺应“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工作的开展。

4.“大数据”是重新理顺统计工作制度和流程的机会

“大数据”固有的数据收集和使用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政府统计工作流程,丰富的统计数据来源也打破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壁垒,广泛的数据收集种类也丰富的政府统计数据

的应用范围,“大数据”概念的提出,使得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对统计工作流程、统计协调机制以及统计制度指标重新认识,提供了重新理顺各方面运行机制的机会。

5.“大数据”是加速推进统计工作建设的外部助力

由于“大数据” 其特点决定,巨大的数据量对统计基础建设的要求大大提高,包括数据的收集、筛选、整理和分析整个过程中数据的运行、传输、调用和发布所涉及到的各类设备和建设投入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大数据”是加快统计基础建设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在对“大数据”进行统计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应的人才培养, 那么, 其也成为推动加强统计人才培养的强大助力。

6.“大数据”是统计数据质量和开发应用的基础保障

“大数据”的数据产生于数据发生端,数据报出端并没有发生缺失,报送也没有诸多步骤,传输也没有损失,数据质量可以得到保障,另外,也能保证数据在开发应用端得到

充分的发掘和使用。

(三)“大数据” 与政府统计工作的结合点

通过上文对“大数据”给政府统计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可知,从政府统计要素构成的视角分析,“大数据” 时代的到来将对政府统计产生在观念、法制、体制、机制、

建设和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其结合点也体现在以下 6 个方面:

一是在统计观念的结合点方面,“大数据” 改变了统计主体的传统统计思维方式,统计数据获取手段的丰富和扩展, 扩大了统计服务的范围,加深了统计应用的功能,反过来也能促进统计对象对统计工作功能的理解;

二是目前的统计工作法规适用范围只针对传统的统计业务工作, 在“大数据”背景下其与政府统计的结合点则是对统计法规方面的统计顶层设计进行重新规划;

三是“大数据” 将是政府统计工作的一项新的任务,所以在体制的结合点上,统计机构的构成和职能上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规划;

四是传统的统计流程并不适用“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工作,其搜集数据的方式和数据的时效性、 庞大性、 价值密度低等特点决定了其统计流程和方式将是最重要的机制改变结合点;

五是“大数据”的关键即是数据,数据的流转需要相应的设施和操作的人员,所以政府统计工作与其在统计保障方面的结合点主要是统计建设和人员培训;

六是由于数据的产生方式、所涉及的范围、分析应用的深度都有别于传统的统计方式,那么,在数据的应用方面, 数据发布的及时性、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应用范围和挖掘价值深度等等这些则是关键的结合点。

 

 

 

撰稿人:梁毅力     审核人:邓卉     签发人:卢灵姬